找到相关内容181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的宗教意义

    正符合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最初本意和基本出发点。   三、禅宗立意高远,指向的是人生的审美境界  禅宗讲求的是对人生意义的悟。所谓渐悟、顿悟,依笔者看,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与不同,只是修行方法之不同...215)显示出“即心即佛”,“法不外求”的理论要旨,也就道出了禅宗的根本。以往,人们常常将宗教视为消极的思想观念,但从人生存在意义方位上看,应该说,宗教并不必然否定生命。相反,应该说,宗教十分重视生命。...

    任继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4266760.html
  • 未知生,焉知死

    世界上权利最大的是死!”  从此,我的心灵就经常地被对死亡的带有几分无助和莫名其妙的恐惧感,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人生真实意义的怀疑和思考所震撼。多少次,我痴痴地仰望着繁星点点的晴朗夜空,乞求在这个问题上...心中的困惑,不敢去思考那些关于死亡和人生意义的话题。但是,为了保护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,他们会装出一副“我这是为了你好”的面孔,把这些思考斥为脱离实际的“胡思乱想”,生怕我们会因此而变得“神经兮兮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741564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二三)

    认定是自相矛盾的,亦不知其所云;  五则人生意义没有答案,人生意义亦不可知;  六则伦理、道德、法律没有实施、存在的依据,伦理、道德、法律亦不知从哪块石头里蹦出来的;  七则精神的起源不可知:  八则...规律;  5、人生意义具有可知与不可知对立统一规律;  6、伦理、道德、法律实施和存在的依据具有可知与不可知对立统一规律;  7、精神的起源具有可知与不可知对立统一规律;  8、人类知识积累、社会实践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749926.html
  • 从佛法观点出发的安宁照顾――病人与安宁照顾义工心灵之旅

    信仰、种族提供关怀服务,本着大爱、慈悲、尊重及尽责的宗旨提供病患及家属心灵及疗护上的需要。以下是我们常与病患分享的佛法课题:   1. 了解人生难得  a. 人身难得的意义可以透过“瞎眼的海龟百年浮上...病患。不论病患是朋友、敌人或陌生人,要视他们为母亲,是如此地爱护过我们。而如今,我们报予慈爱。  3. 成为有耐心的聆听者,聆听并给予支持的力量。  4. 鼓励病患找寻人生意义,开启他们灵性的道路。 ...

    吴碧彬医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1141998.html
  • 佛教与人生观

    暴饮暴食就是三餐无着,久而久之,健康自然受损,那由此带来的疾病也是命中注定的吗?又比如我们的寿限,虽有命定的因素,但若是因为看不到人生意义而去自寻短见,这轻生的结果也是无法避免的吗?按照宿命论的观点,一切...事实上,对世界能否达成正确的认识,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幸福。因为人生的许多烦恼和痛苦,都是由错误的世界观造成的,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那样: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所以说,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,是正确或是错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2950090.html
  • 佛法的大义是什么?

    烦恼苦海,在同样的工作和生活中,转染污为清净,转系缚为解脱,从而在不废弃世间的工作和生活的同时获得人生意义的终极之乐。由此可见,在我们的工作、生活中,佛法的引导意义是勿用置疑的。我们不仅要用佛法来指导...自从太虚大师倡导“人生佛教”以来,在许多大德共同努力下,中国佛教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。在中国佛教走向人间之际,净慧法师更提出了“生活禅”的理念并付诸实践,利益人间,其功甚伟。净慧法师说得好:“必须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1052130.html
  • 朝山拜佛真正意义

    思考、深刻领悟宇宙的真谛和人生意义,那么,即使天天朝拜五台山,又怎么能见到文殊菩萨呢?倘若我们学习了各种理论,甚至能把佛教经典倒背如流,却只会夸夸其谈,而不付诸造福他人、造福社会的实际行动,或者有所...怎么能说不是迷信呢?   佛法其实是最博大、最精深的哲理,也可以说是最广义的教育学。佛法不是空洞而浅薄的道德说教,因为佛法不是简单地劝喻人们积德行善,而是以深邃的哲理阐释宇宙真谛和人生意义,让人们在明白...

    东方妙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3654389.html
  • 佛法与现实生活

    脱离六道烦恼苦海,在同样的工作和生活中,转染污为清净,转系缚为解脱,从而在不废弃世间的工作和生活的同时获得人生意义的终极之乐。由此可见,在我们的工作、生活中,佛法的引导意义是勿用置疑的。我们不仅要用佛法...  自从太虚大师倡导“人生佛教”以来,在许多大德共同努力下,中国佛教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。在中国佛教走向人间之际,净慧法师更提出了“生活禅”的理念并付诸实践,利益人间,其功甚伟。净慧法师说得好:“必须把...

    邓俊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3654500.html
  • 从佛教教育看现代社会教育

    来了解人生意义,社会大众需要佛教教育来促进社会和谐。”  今后,台湾各级学校设立将因人口成长减缓,而有过剩之虞。未来若办学绩效不彰、学生素质低落、教材不切实际者恐招生困难。教育部推动教改、九年一贯教育...

    邱永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0764090.html
  • 佛教的思想与人生观

    世间智,是究竟的,是无漏之智,所以一个人若求有一个完美的人生,则须以“四维”为立身之本。而益之以“三皈”,始克臻于完美与至善。因此“三皈”是人生意义的升华。同理一个国家要固本安邦、复兴图强,则弘扬“三...三藏十二部经论教典,在人生思想修养行持上,不出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。”亦即是“佛法的大意”。佛教的人生观:佛是由人而修戍“正觉÷(佛)我今天要讲的“佛教的思想与人生观”都是属于人类的事情,应从...

    悟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1864423.html